爱老活动
海淀公益大讲堂走进苏家坨镇、花园路街道和海淀街道
2019年8月27日至8月29日,海淀公益大讲堂在街道领导的支持下,分别走进苏家坨镇、花园路街道和海淀街道,分别开展《社区面对面咨询》2场、《公益项目设计与实施管理》1场讲座。《社区面对面咨询》是一场非常实用的课程,它是针对社区书记、主任及工作者们在社区工作和社区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困惑,答疑解惑,提供支持与建议。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工作可以带来人生幸福,社区治理发展趋势,以及社区工作的非暴力沟通等。《公益项目设计与实施管理》讲座主要是如何围绕社区发展战略及长期项目规划开展社区项目设计,而项目进度、质量及成本控制是实施管理的根本。老师们在阐述理论知识的同时穿插社区具体案例分析,分享社区项目的精彩故事,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三场讲座现场氛围活跃,来自海淀区80多个社区的书记、主任及居干们积极参与互动,反响热烈。
2019年8月27日,苏家坨镇《社区面对面咨询》为期半天的课程在社区书记、主任等领导的积极参与和互动中圆满结束。王老师和麻老师通过与每一位书记的互动,了解大家在社区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对具有共性的难题进行剖析与案例分享,从而为大家提供一种社区工作根本思路,以及沟通和情绪管理有效办法。街道领导表示:“此次课程的学习触动心灵,感觉非常好。”
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学习的过程实际是自我剖析、自我总结、自我提升、自我强化的过程。《社区工作面对面咨询》为苏家坨社区书记主任们打开眼界,为新形势下的社区发展赋能。从课程反馈来看,100%的人都觉得课程有收获;100%的人觉得授课讲师专业度很高;100%的人觉得今天的课程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帮助很大。总体上,此次课程得到了社区书记、主任及领导们的一致好评。有位社区书记说:“这次课程让我对‘人事部’有了新的理解,人的工作做好了,事就解决了。观念很新,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思路,内容很好,很有用,希望时间可以再长一点。”另一位书记表示:“无论是工作中、生活中,处理人的问题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做用心人、有心人、热心人、做好人,才能进入到大道至简的层次。”
2019年8月28日,花园路街道《公益项目设计与实施管理》半天的课程,王老师和麻老师从自己多年社区项目经验出发,分享了社区项目设计与管理的思路和经验。他们从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内心的关系出发揭示社区项目长期发展的根本解就是解决人与内心的关系,也就是增加居民的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
从课程反馈来看,有85%的人觉得此次课程收获很大;94%的人认为授课讲师专业度很高;85%的人认为此次课程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帮助很大。大部分社工表示此次讲座收获了社区项目的发展思路,有社工反馈说:“两位老师帮助我们整理了社区团队做好长期社区服务规划的思路,让我们更进一步明确了“获得幸福感的”理念,让我们认识到文化的植入是从根本上做好社区工作的前提,这些都需要长期规划与坚持的。”还有的说:“老师讲课详细准确,通过详细项目申请分析,尤其是在社区文化方面,很有感触,讲课贴近社区,接地气。作为社工,现在的社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也需要第三方机构来共同分担,相互学习。”时间短暂,有社工反馈希望能讲更多实例和方法。“目标写在钢板上,方法写在沙滩上”,每件事情总有三种及以上的解决方法,前提是目标要明确。
2019年8月29日,海淀街道《社区面对面咨询》,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从居干工作的角度对社区工作的进行了剖析,讲座得到了街道领导的肯定,居干们对课程都很投入,课程效果非常好。课程开始之前,王老师与居干们进行了互动,让我们了解到了社工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和建设社区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社工提出的与居民沟通等方面地问题进行了探讨。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沟通困难的根源就在于无法管理自己情绪,而情绪又来源于自己的看法与认知,只有看清问题的本质,才能更好的解决。
从课程反馈来看,有93%的人觉得此次课程收获很大;100%的人认为授课讲师专业度很高;92%的人认为此次课程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帮助很大;73%的人对情绪管理感兴趣。有社工反馈说:“通过这次课程对王阳明心学和情绪管理比较感兴趣,想多了解一下。”还有反馈说:“社工职业成就感、自信心的建立、自我和谐、投入、沟通的内核是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认知,从不同的高度看事件。”
通过三场讲座,加强了与苏家坨镇、花园路街道和海淀街道各社区书记、主任等领导的互动,为各社区发展提供了一种工作思路,建议社区工作和社区项目要有长期的战略思想。同时社区团队加强学习,让团队有归属感,让每个居委会工作者活出价值感和幸福感。
北京爱众慈孝家园使命:弘扬中华慈孝文化,激发老年人的生命活力,建立社区志愿者自治团队,实现中国公益互助式居家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