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
X

你搜索的内容为空

爱老活动

北京爱众慈孝家园5月17日线下读书会学习感悟

北京爱众慈孝家园每周五线下读书会

一、时间:2019517日下午13:00-16:00

二、地点:东城区朝阳门南东水井胡同11号北京INN D座负一层B15

三、内容:中华国学经典《大学》


1董淑琴感言:学习《大学》笔记如下:大学核心之道——明德、亲民、至善

意思是:大学之道的核心理念,在于使人们美好的品德得以显明,在于使天下的人革旧更新,在于使人们达到一个最好、最理想的境界。“大学之道”第一条纲领是“在明明德”。意思就是要弄明白、弄清楚并且彰显内心原有的光辉品德。道德至上的人会长长久久、千秋万代地活在人们心中。大学之道第二纲领——亲民。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做人可以平凡,但绝对不可以平庸。既然来到这个世上,就要对得起堂堂“七尺”之身。坚守一种精神,做出一种榜样,用一身浩然正气彰显自我、改变世界。

做人要达到一个最好的境界,就要“止于至善”。心存善良的人才是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他们的财富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替代。

此笔记是来强化我对《大学》的理解。

2、厉玉双感言:昨天 开始了新的学习读《大学》是国学四书五经之手首,此书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看,可谓是一部全方位理论的教科书。以他的教育对象下从庶民起,中到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而且他的理论对谁都有用。首先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书开篇便挑明了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围绕着发扬德性的原则,但我们从来没有读过,有难度,此书一打开就看不懂,但听了包老师的讲课录音,略微有些明白,读大学读经,什么叫经?人能找到离苦得乐,帮你找到自己,《大学》的大是高大的,是至高无上或是第一的意思,书中教你怎样做人,如何齐家,如何修身,平天下的大道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有知行合一,平静面对任何人、事、物,平静能让人产生灵感,有了灵感做什么事情成功率一定很高,我感觉越是学不懂的越要多读,多看,多听老师分享,慢慢就会有所领悟,我有信心把这本书读懂,我愿意学有所用,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

3、麻国华感言:517日爱众读书会感悟:今天是儒家《大学》的第二场读书会,伴随着包老师对“大学,大学之道”的解读,我们深深地看到中华传统深刻内涵,明白了大人与小人,心与身,此岸与彼岸,无形与有形,母与子的关系。通过钟摆共振,人与猫咪关系故事分享,我们看到物与物,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都可以有量子纠缠效应,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经典就是圣贤影响我们的媒介,是我们走向人生幸福的康庄大道吧。

4、赵景云感言:通过周五对《大学•中庸》的学习,我对无形和有形的体会就是,两者就像是精神与物质。在生活中,许多人总是追求物质,追求有形,逐渐迷失自己,总以为有形的金钱可以使自己快乐,可是无形的精神世界贫穷,导致自己依旧迷茫,他们有智慧,可是活的不明白,所以即使自己天资愚钝,但是我也想让自己活的明白,读经典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个人,有形的世界带给我们的烦恼,要从无形世界中找到答案。还有就是关于觉,觉在我看来就是灵感,它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然而如何打开觉知功能,目前在我看来就是自省和读经典,只能光明自己的良知,察觉不被自己察觉的一切事物,才不会让它成为自己的命运。

5、王菁感言: 在麻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大学》。特别高兴的是刚参加完42期《家庭力量》的小孟也赶来参加读书会的学习,佩服她的学习精神首先伙伴们各自分享了前一周的运用及收获,真是幸福满满的感觉!接着我们继续听包老师关于《大学》录音中的一小部分,比如:什么是道,一和二的世界有什么不同,大人和小人的区别(《大学》是成为大人的学问)、身和心的关系,无形无相与有形有相,觉就是明……之后,我们结合生活、工作实践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我觉得包老师真是太智慧了,怎么能理解的如此透彻?!特别是他对“仁”字的解读,一下子让我有点醒梦中人的感觉。爱众慈孝家园“1-5-5-1”互助式居家养老模式中的第一个“1”是指:一切从仁爱出来,那么这个“仁”到底怎么理解,之前我是真模糊的。总结一下,我想说两句话:1.这回我们团队真正从内心开始着迷传统文化了;2.五千年中华文明,老祖宗留给我们这些无形无相的智慧宝典,如果我们不去了解和学习,真是太可惜了。身为中国人何等幸运,没事儿咱就偷着乐吧。

北京爱众慈孝家园使命:扬中华慈孝文化,激发老年人的生命活力,建立社区志愿者自治团队,实现中国公益互助式居家养老。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