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
X

你搜索的内容为空

养老政策

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文件

东城区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要求,根据《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北京市《贯彻落实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施意见》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十条政策》等文件精神,结合东城区养老服务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以居家老年人为中心、以医养结合为重点、以专业机构运营为突破、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保障”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思路,以实现精准化、标准化、社会化、信息化及医养一体化为目标,建立“三级五方联动、分类精准供给”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努力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工作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引导社会参与。政府在履行保障基本、统筹规划、监督管理职能的基础上,着力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养老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活力,发挥养老服务资源的供给作用;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丰富供给形式,与政府公共服务资源相配合,形成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居家养老事业发展的局面。

注重科学配置、实施分类保障。建立健全老年人分类分级保障服务机制,逐步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专业评估、需求分析,合理划分老年人群体,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整体统筹、科学配置,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

有效整合资源、提供精准服务。依托“互联网+”技术,统筹老年人服务需求,整合服务资源,通过精准对接、综合施策,使公共服务资源、公益服务资源、市场服务资源、社会服务资源相互配合、有效衔接,实现精准保障、精确投放。

三、发展目标

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全面贯彻落实《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力争用3—5的时间,在“十三五”末期建成较为完善的“三级五方联动、分类精准供给”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服务更加精准、内容更加丰富、流程更加规范、供给更加多样、监管更加有效,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增进民生福祉,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一)实施老年人分类保障,实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精准化

依据老年人自理能力、家庭成员状况、特殊困难等情况,对全区老年人群体进行科学分类,以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老年群体和老年群体中的不同情况,分类设置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实现服务供给的精准有效。

(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社会化

以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政府政策、资金的引导作用,优化政府公共政策的供给方式,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激发社会活力和市场创造力,吸引专业社会组织、专业服务商参与东城居家养老服务,使其逐渐成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主体,实现服务供给主体多元。

(三)构建服务标准体系,实现居家养老服务流程标准化

充分运用标准化手段,围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按照务实、管用的原则,着重制定流程性标准、操作性标准、服务评价标准,做到居家养老服务过程可控制、流程可复制、效果可考核,实现服务流程规范有序。

(四)强化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信息化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整合老年人基础数据、服务需求等为老服务信息资源,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提升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收集、分析能力,强化对养老服务商的统筹管理能力,提高监管效率,实现服务管理科学有效。

(五)推动医养深度融合,实现居家医养服务一体化

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放在首位,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潜力和活力,推动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有效衔接,建立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机制,实现医养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服务的同步开展和信息共享,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协调性和整体性的医养一体化服务。

四、主要任务

以打造“三级五方联动、分类精准供给”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目标,在科学划分老年人群体的基础上,以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提供精准服务,完善区、街、社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家庭、企业、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志愿者五方联动服务格局,逐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一)构建三级联动体系,搭建管理服务平台

区级养老工作主管部门发挥统筹协调指导职能,编制规划、落实预算、制定出台扶持政策。街道办事处落实各项养老政策,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收集反馈服务信息。社区居委会协助街道监管、评估服务,了解老年人诉求,反馈意见建议,实现区、街、社区互联互动。

在区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要职责:贯彻居家养老政策;建立全区运营商推荐目录;统筹整合全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设置;统筹整合各方监管力量,推动为老服务规范发展;指导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中心工作并对其进行考核;组织开展全区业务培训工作;研发、应用、管理区级养老信息化平台。

在街道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中心,搭建起供需有效对接、资源综合利用的居家养老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监督管理职责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承担,主要职责是:落实居家养老政策;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在全区运营商推荐目录中选择运营商;履行对运营商的监管责任;指导、考评运营商服务工作;对服务投诉进行处理。日常运营职责由专业机构承担,包括但不限于收集老年人服务诉求;确保托底保障群体老人的应急响应;整合对接各类服务资源;指导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开展服务;定期汇总反馈服务情况。

在社区建设养老服务驿站,开展一站式为老服务,打造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街道办事处负责提供场地设施,运营商提供低偿服务,由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中心统筹管理,并与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建立衔接机制。驿站作为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

(二)科学划分服务对象,精准满足服务需求

按照需求导向和分类服务原则,依据老年人自理能力、老年人家庭成员状况、特殊困难情况,通过专业评估将全区老年人分为:普惠保障群体、扶助保障群体和托底保障群体。

普惠保障群体是指具有东城区户籍的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体。在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老年人优待政策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政策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个人自愿申请、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提供六项普惠性服务,分别是:开展探访巡视、建立需求档案、提供服务手册、居家适老化改造、编入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健康管理(65岁及以上)。

扶助保障群体是指具有东城区户籍并在我区居住的中、重度失能高龄老年人。通过“家庭负担为主、政府分担为辅”的方式,在普惠性服务的基础上,增设六项扶助性服务,分别是:居家医疗护理、辅助器具配备、对接志愿服务、建立家庭安全预警系统、家属护理技能培训、家属喘息服务。

托底保障群体是指具有东城区户籍并在我区居住的城市特困人员中的老年人;低保或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老年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中失能或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含其重残的独生子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服务精准化。其中,孤寡且失能的优先安排入住养老机构;孤寡但可以自理的,提供每日探访巡视、精神关怀服务;失能但有家属陪伴的,提供居家医疗护理、家属护理技能培训、家属喘息服务。

(三)探索多种有效方式,推进医养深度融合

以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区建设为契机,以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方案。探索创新连续性老年健康服务模式,制定医养结合服务标准、工作流程及参与医养结合社会机构的准入、考核、退出机制,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标准化;完善“医养结合”布局,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专业化的医养结合服务;整合养老和医疗信息资源,加强专业化老年医疗人才队伍培养。

制定居家养老医疗护理服务清单和规程,由专业机构对老年人实行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开展巡诊、健康评估、健康服务包等居家医疗服务,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为出行不便的托底保障群体和扶助保障群体老年人提供巡诊、家庭病床、医疗、护理、送药等连续性健康服务。建立老年就医转诊绿色通道,推进分级诊疗。

(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实现服务主体多元

强化家庭责任意识,提升家庭养老保障能力;鼓励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养老服务,支持培养其品牌化发展;挖掘并培育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形成服务专业化有力支撑;借助居民自治组织贴近老年人的优势,协助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利用志愿者机制,激发更多社会成员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1.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

强化家庭建设,围绕家庭养老义务,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及法律知识教育,加大敬老孝老典型的宣传,引导老年人的子女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扶助、扶养义务的人,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树立良好家风,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鼓励家庭成员主动参与政府、社会组织举办的健康管理、护理康复及营养膳食等培训,提升家庭养老保障能力。开展老年家庭长期照护者关爱行动,依托养老机构、社区养老驿站等平台,为长期照护者提供喘息服务,使其得到短期休整机会。

2.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制定扶持政策,引导有专业背景的养老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加大对中小型养老服务企业的扶持力度,营造有利于中小型养老服务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制定优秀品牌服务单位奖励扶持办法,鼓励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通过评估奖励的方式,支持培育养老服务品牌化发展。

3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支撑作用

成立东城区为老服务联盟,凝聚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提供专业支持;发挥创投资金引领作用,重点培育大、中型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提供多样化服务;挖掘枢纽型社会组织潜能,发挥工青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托“社区青年汇”、巾帼志愿服务队等资源,为老年人开展服务。

4.发挥居民自治组织的协助作用

社区党委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要做好统筹协调,社区居委会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自治作用,利用居民小组、分片包户等形式,及时发现和反映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协助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发挥基层老年协会等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培育发展老年人互助组织,开展社区邻里相助、结对帮扶,推行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家庭互助式居家养老服务。

5.发挥志愿者的补充作用

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组织灵活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志愿服务回馈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成员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有益补充。

(五)构建服务保障体系,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做好政策及标准制定、运行监管等工作,不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能力。

1.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体系

制定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运营管理、引导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利用闲置设施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多方面、多途径解决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制定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资助和经费补贴、为老服务人才激励、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发展等政策,鼓励引导更多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参与,扩大居家养老服务供给。

2搭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整合为老服务信息资源,搭建集全区居家养老服务指挥、工作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实现区、街、社区三级为老服务信息资源纵向整合,具备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市场提供发展方向、为老人提供服务信息三大功能。实现民政、卫生、残联等系统的横向连通,建立上下贯通、左右互联的为老服务大数据库。

3.制定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标准

抓好国家级社会服务管理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建立东城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逐步形成包括通用基础标准、服务技术标准、服务管理标准、支撑标准、考核标准5大类在内的标准体系,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具体化、服务供给社会化、服务过程程序化、服务质量控制化、服务保障均等化。

4加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根据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需要,制定居家养老服务人才培训规划,联合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居家养老服务和管理专业,培养专业人才。设立专业培训基地,为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提供继续教育,为护理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为家庭照护者、为老服务志愿者提供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引进和培育老年社工,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5.建立养老服务运营监管机制

制定东城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商遴选办法、居家养老服务商考核办法,建立养老服务运营商推荐目录,逐步实现品牌化、规范化、连锁化。建立核查和退出机制,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监管,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指导服务机构和企业改进管理服务,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相衔接的监管体系。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成立由书记、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卫生计生委、区教委、区民政局、区老龄办、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住房城市建设委、区商务委、区文化委、区社会办、区体育局、区园林绿化局、区信息办、区政府研究室、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国土分局、规划分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区质监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残联、各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东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分析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研究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工作方案并抓好落实。区民政局、区老龄办要加强对本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实行定期报告制度,确保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二)确保资金投入,健全补贴政策

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资金筹措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与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增长趋势联动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出台补贴政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托底保障群体和扶助保障群体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逐步拓展普惠保障群体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三)落实监管责任,加强督促检查

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纳入东城区政府绩效考评范围,以群众满意度为评价标准,加强对各成员单位贯彻落实《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情况的监督检查。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牵头部门负责制定绩效考评细则,实行季报制度。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重点项目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提升工作效率,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的作用,积极营造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加强对养老政策和为老服务典型人物事迹的宣传报道,提高群众知晓率,形成全社会尊重、帮扶、关爱老年人的良好风尚;倡导老年人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动参与自我照护、互助帮扶,主动融入社会发展。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