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
X

你搜索的内容为空

爱老活动

学以致用
  “爱众志愿者之家”第三十三周活动继续在北京爱众慈孝家园麻国华老师及志愿者的带领下,2024年9月18日--20日持续开展线上线下健身锻炼、线上读书会活动。


   周三下午志愿者带领的线上读书会继续学习稻盛和夫的《活法》。学习了“不在现场流汗什么也学不到”这一小节。主要讨论了网络时代下的知识与体验的重要性,强调了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大家分享了各自的生活经验和实践心得,发现并认同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志愿服务中,大家真切感受到爱众文化“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落地的实际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学习经典来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真正实现知识的价值!


    董淑琴队长感悟:我想起国中团队的一名志愿者——王琳,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抑郁了”,每次活动她都参加,但像个木偶似的不说不笑不干活,过马路自顾自,过了有半年时间,一次“我与祖国同庆生”活动中她主动洗水果,摆放桌椅……过马路很自然地去搀扶长者,还爱说爱笑,有一次她看到一个广告牌就念了起来“……每天都在想你”,我打趣地问她:你每天都在想谁?她笑着答道:想董老师。多么自然、亲切的话语,流露出纯洁美好的心灵,我们每一位志愿者就是爱众文化的传播者,“成为爱,分享爱,唤醒爱”已融化在我们的每个细胞里。

   志愿者刘桂凤感悟: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谢谢大家的分享!今天读《活法》稻盛和夫讲,不在现场流汗什么也学不到。这个题目我深有体会,就是人生不去体验,不去辛苦劳动就得不到成果。像农民不去种地就没有粮食吃,工人不去上班就没有工资,孩子不读书,将来就成不了才。文中讲道稻盛和夫在一个经营研讨班中向本田先生取教企业经营的经验,只有亲身参与的体验,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在这里,我又想起了在老家开油厂,在这个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只有自己去现场慢慢实践中摸索,体验,才知道1斤黄豆能出多少豆油多少豆饼。实践出真知。感谢董老师的讲课和分享!您辛苦了!感谢大家的陪伴!

   志愿者武义先感悟:很长时间没有线上做操了,今天线上做操感觉非常好,特别听了麻老师讲的运动知识,很是受益,谢谢麻老师,您辛苦啦!

   志愿者吴海成感悟:多谢爱众麻老师连续带领我们老年志愿者做晨练活动,五套体操做完之后还为大家讲授运动健身的科普知识。今天系统说到体操循序渐进过程。先开始准备活动,使肌肉、关节活动开来,再进入花式健走大力度动作,最后以拍打操结束健身活动。身体心率也是由低到高的渐变过程。五套体操热身活动就是为以后的跑步、打网球做好了热身准备。(麻老师现在增加了打网球的运动模式)。麻老师和高老师也商量要多与以前早期老爱众团队人员加强联系,请他们继续参加爱众各项活动……感谢老师!感恩爱众!

   爱众慈孝家园麻国华老师感悟:信念价值观更需要体验

   2024年9月18日董大姐带领下我们继续学习稻盛和夫《活法》之“不在现场流汗,什么也学不到”。

   书中写到:凡事都需要知识加上经验才能“会”,在这之前不过是“知”而已。感觉此部分阐述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有异曲同工之妙。很多志愿者讲述了自己在家庭生活中,将读书会所学运用其中,情绪更加稳定了,沟通更加顺畅,家庭更加和睦。

   我觉得经典如: 儒家《大学》,《中庸》,王阳明《传习录》更加抽象,她们在信念价值观层面给予我们人生指导。亲身体验所学,不断实践,才能经得起生活和事业的考验。

   记得爱众开始在社区开展志愿者团队项目时,一位社区老人有点老年痴呆征兆,时而糊涂,时而明白,总是随手把东西揣进自己兜里。她看到社区团队每天健身锻炼,一起过生日,一起搞活动,一起服务他人,很有触动,跟队长说她也想参加社区志愿团队,然而有些志愿者担心她有时的糊涂行为会给团队带来不利影响,有伙伴认为接受她,大家很难达成一致。经过激烈讨论,大家认为爱众价值观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命,不评判不下定义,全然地欣赏与陪伴。所以我们应该接受她为志愿者,服务可以有所区别安排。在志愿服务实践中,爱众价值观更好地指导我们面对不同伙伴,服务不同老人,经历不同生活。


北京爱众慈孝家园使命:弘扬中华慈孝文化,激发老年人的生命活力,建立社区志愿者自治团队,实现中国公益互助式居家养老。

footer